当前位置: 首页 > 百科 >

冬藏是什么意思(中医说的“冬藏”,究竟怎么“藏”?)

时间:2025-01-25 05:05:31

进入冬季

天地万物正式开始休养

都处于“藏”的状态

人体也要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

养生注重一个“藏”

那么,中医说的“冬藏”

到底“藏”的是什么?

又该怎么“藏”呢?

这个季节正是

膏方调补的最佳时



冬季为什么要“藏”?

冬天

是一个隐匿、潜伏的季节

万物都有一个休眠的过程

树叶凋零,以待春日

动物也开始冬眠

《黄帝内经》中的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里讲:“冬三月,此谓闭藏,水冰地坼,无扰乎阳,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,使志若伏若匿,若有私意,若已有得,去寒就温,无泄皮肤,使气亟夺,此冬气之应,养藏之道也。逆之则伤肾,春为痿厥,奉生者少。”

中医的养生讲究“天人合一,顺应自然”。懂得顺应四季的变化来保健,便是养生“入门”了。

“冬不藏精,春必病温”,这里的“温”即“温病”。古代医家认为,冬天里不注意顾护精气,阳气被扰,人体易感受外邪,寒邪郁久化热,到了春天阳气升腾,伏热外发就会生“温病”。

因而人们同样要顺应大自然,藏精纳气、保存体力,增强自身的免疫力,这样,在来年春天万物复苏,各种病菌蠢蠢欲动时,才能更好地抵御它们的侵袭。

“冬藏”

到底藏的是什么?

顺时养生的基本原则,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,以从其根,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。”

那么冬养太阴,以助闭藏之气,使人体阴阳与自然界四时阴阳消长变化保持协调一致。

藏的是人的根基、根本,诸如阳气,肾精,阴津等。


冬季养生正当时

如何正确“冬藏”?

藏阳气,避寒就温

藏体力,减缓运动

藏情志,调情绪

膏方药膳滋补,适当进补


孩子容易生病如何调理?

健运脾胃,营养好

补肾强骨,运动好

肝筋升发,睡眠好

小儿推拿,勤助长

温馨提示

肥胖是长高的绊脚石。冬季吃得多,运动少,加之睡太久,孩子体重也随之增长。肥胖会让孩子处于亚健康状态,还有导致早发育的可能,影响孩子的终身高。家长一定要多多关注孩子的体重增长情况,避免肥胖/性早熟等。

相关推荐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