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百科 >

戊戌仲秋是什么意思(除了月饼,中秋节的这些“冷知识”,你知道吗?)

时间:2024-12-16 09:36:00

中秋佳节至

良辰共此时

中秋节是一个温暖

且富有诗意的节日

是中国人极具“仪式感”的

重要传统节日之一

中秋除了团圆、赏月

品糕点、吃月饼之外

还有哪些你不知道的小知识呢?

跟着象象一起来了解了解吧

为什么中秋月又大又亮?

虽然每个月的农历十五前后都有圆月,但中秋月感觉格外大、格外亮。这是为什么呢?与气象因素也有关哦!

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六个节气,太阳直射赤道,昼夜均分,日夜等长。中秋节一般会在秋分前后,太阳的直射位置会南移到赤道附近,北半球日照时间缩短,冷空气活动逐渐频繁,干冷空气使得暖湿空气退去,空气中的水汽含量降低。因此,天空中的云雾减少,显出一片澄澈的感觉,悬于夜空中的月亮格外清晰。

中秋节这天月亮会到达地球赤道的上空,距离地面很近,所以当天的满月会较大。又因月亮处于地球的在正东方向,恰好接受位于正西方向的太阳的直射,此时月亮可以接受到更多的阳光,进而反射出的光也会更多,所以满月更为明亮。

精彩的“中秋传说”

传说之嫦娥奔月

传说后裔射下了九个太阳后,王母赏赐了他一颗仙丹,但他舍不得吃下,便交给妻子(嫦娥)保管。后裔的门徒得知后,便逼迫嫦娥交出仙丹,嫦娥情急之下把仙丹吞了下去。此时嫦娥感觉身子变得轻飘飘的,不自觉地向天上飞去。那一天正是八月十五,月亮又大又圆,嫦娥因为舍不得后裔,便停在了离地球最近的月亮上,从此定居广寒宫中。后裔发现妻子吞下仙丹腾空而去,痛心不已,于是在每年八月十五这一天,都会摆下宴席,对着月亮与嫦娥相聚。

传说之兔儿爷

相传月中有一只玉兔,擅长用玉杵捣药,制成的蛤蟆丸可以长生成仙。有一年北京城里爆发瘟疫,许多人病倒了,但吃什么药也不见效。百姓们十分着急,便纷纷在自家院子里摆上供桌,焚香拜月,祈求瘟疫快从亲人身边离去。这一天正好是八月十五,嫦娥听到了百姓们的诉求,便派月宫里的玉兔下凡为老百姓治病除灾。玉兔化为人形,整夜不休不断捣药,治好了城中所有的病人,却因太累在熟睡中显出了本相,人们这才明白是“玉兔下凡”来为百姓治病祛灾。

故每逢中秋节,北京城里家家户户都会供奉兔儿爷,举行拜兔儿爷的仪式,这传承了400多年。用泥巴塑成不同形态的兔儿爷是北京市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,得到了很多小朋友和大人们的喜爱,它代表了真正的北京文化,是老北京中秋民俗的标志之一。

传说之吴刚伐桂

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有棵桂树生长繁茂,高有五百多丈。汉朝西河人吴刚,曾跟随仙人修道,一同到了天界。但后因在天界犯了错,仙人把他贬谪到月宫砍伐桂树。但桂树被施以仙术,随砍随长。几千年来,吴刚一遍遍地砍桂树,始终不能砍倒它。李白的诗中有云,“欲折月中桂,持为寒者薪。”每年中秋,吴刚砍树震落的桂花花瓣会飘落到人间生根发芽,开花结子,漫山遍野盛开的桂花花香四溢。

你知道“祭月节”吗?

根据我国古代历法,一年分为四季,每季又分为三个月,分别为孟月、仲月、季月。因为秋季第二个月叫仲秋,而且农历八月十五在八月中旬,所以称之为“中秋”。

战国时代成书的《礼记》中记载“天子春朝日,秋朝月。朝日以朝,夕月以夕。”其中“夕月”是“拜月”的意思。可见在古代,帝王一直都有春天祭日,秋天祭月的活动。帝王为了祭奠月亮,会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亲自到京城外的坛庙祭祀月亮。

后来,祭月活动在民间逐渐流传起来,最后演变成中秋节。

欧阳詹(公元785年至约827年)于《长安玩月诗序》云:“八月于秋。季始孟终;十五于夜,又月云中。稽于天道,则寒暑均,取于月数,则蟾魂圆,故曰中秋。”

另一种说法是,据史书记载,早在周朝时期,人们把月亮视为丰收的象征,在秋季收获后,人们会通过祭祀月亮来表达对丰收的感谢和对未来的希望。后来,人们的祭月活动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中秋节。

相关推荐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