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岁 李清照生于书香世家,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,在朝廷官位比较高,最高官任礼部员外郎。母亲在李清照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,继母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,很有文学修养。李清照十分聪明,又经过父亲和继母的精心培养,从小就能写出好好诗。
17岁 李格非在京城汴京(今河南开封)任职,李清照从小生活在这里,过着富裕且优雅的生活,她的诗词充满了欢快的曲调。
有一天雨后,李清照写出了《如梦令》,立刻轰动了整个京城,当时许多诗人都对这首词赞不绝口。

18岁 李清照嫁给了比她大3岁的太学学生赵明诚,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与李清照的父亲同朝为官。婚后,夫妻俩的日子过得幸福快乐,他们经常用省下来的钱买些碑文、古董、字画回来,一起研究。
20岁 一次赵明诚外出游历,日子一久,李清照思夫心切,就在重阳节那天,写了一首词寄给了赵明诚,这便是著名的《醉花阴》。
赵明诚看到李清照的词后,觉得自己的文笔比不上妻子,羞愧的同时又不甘心,便埋头写了三天三夜,赶出几十首词来,把李清照的那首混在里面,拿给好友陆德夫看,问他哪一首写得最好。陆德夫看了半天,最后选了李清照写的“帘卷西风,人比黄花瘦”,赵明诚从此对妻子更加佩服了。但是,好景不久,由于朝廷内部斗争比较激烈,先是李清照的父亲被罢了官。没几年,赵明诚的父亲又被免了职,还牵连到家人。

24岁 为了避风头,李清照只好随丈夫一家搬离京城,去了青州(今山东青州),在那里过起了隐居生活,这一过就是12年。他们为自己的书房取名“归来堂”,继续以收藏古董、字画,研究碑文为乐,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。
李清照也给自己取了个称号叫作“易安居士”。

44岁 1127年,金兵攻破北宋都城汴京(今河南开封),北宋灭亡。朝廷匆匆南逃到了江宁(今江苏南京),李清照和赵明诚也开始过上了逃亡生活。令人心痛的是,他们多年来收集的文物太多,很多都没办法带走,最后毁于战乱。
到江宁后,朝廷急需用人,就命赵明诚做了江宁知府。在一次兵变中,赵明诚竟然弃城而逃,被免了职。没多久,赵明诚就病死在了江宁。
兵荒马乱,丈夫离世,最珍爱的字画、古董又在半路上丢失不少,这一连串的遭遇,令无依无靠李清照痛苦不已。

49岁 后来,李清照在杭州结识了当地官员张汝舟,他彬彬有礼的样子,博得了李清照的青睐。可这一切都是假象,李清照改嫁给张汝舟后,发现他的官是通过考试作弊才当上的,娶李清照也是因为贪图她的那些收藏。
李清照恨自己看错了人,认为不能让张舟这样的人做官,为害百姓,便告发了他,并提出离婚。最终,朝廷将张汝舟罢官,发配到了柳州,也同意了李清照的离婚请求。但当时的宋朝法律规定,妻子告发丈夫,无论对错都要判刑三年,李清照因此进了大牢。好在这件事情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,朝廷中有不少人为她求情,9天后,李清照就被释放了。

52岁 经历了一系列磨难,李清照的身体越来越差,再经不起什么大风大浪了。她独自搬到浙江金华,慢慢补写完了当年和赵明诚一起整理、抄录的《金石录》。此时她的词虽仍超凡绝然,但词风却变得愈加凄凉,一首《武陵春·春晚》,饱含了无尽的哀愁。

72岁 晚年,李清照的词尽是些像《声声慢》这样的凄婉之作。她活了70多岁,终在悲伤中死去。
她的词流传至今,数量虽然不多,却每首都是经典,后人称赞她为“千古第一才女”。